预防新冠肺炎及春季传染病的疾病小贴士

发布者:福娃幼儿园发布时间:2021-02-23浏览次数:701

一、 新冠肺炎
疾病特点
   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。潜伏期:2-14天,平均7天。一般症状:发热、乏力、干咳,逐渐出现呼吸困难;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,甚至可无明显发热。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,甚至死亡。

 预防措施
    经常开窗通风。每天早中晚都应开窗通风,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。通风时,可将儿童转移到另一房间以免受凉感冒。保持家居表面清洁。桌面、地面等经常接触的表面,需保持清洁。儿童的物品,如玩具和餐具等要定期消毒。
    及时处理口鼻分泌物。家长不要对着儿童咳嗽、打喷嚏。不要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,包括不要用嘴吹凉食物后给孩子喂食。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。如要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纸巾将口鼻遮挡住,结束后将污染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桶,并用流动清水认真洗手。如果来不及取纸巾,则应先用手臂完全挡住口鼻。

减少外出,如需外出要做好防护。儿童不应到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的场所。外出时家长要帮助儿童正确佩戴口罩,做好防护措施。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如要乘坐,尽可能远离其他人,距离至少保持1米远。外出时,家长要叮嘱儿童不要到处摸,不要用手触摸或揉搓口、眼、鼻等部位。

正确选择并佩戴口罩。建议儿童青少年选用符合国家标准且适用的口罩产品。儿童在佩戴需在家长帮助下,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,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。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,应随时调整或停止使用。

注意手部卫生。儿童外出归来、饭前便后、咳嗽打喷嚏后,都应及时洗手。洗手时,需使用流动水,同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揉搓手上的每个部位。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面部,如果孩子配合,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。

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。儿童青少年需要均衡的营养,不挑食、不偏食、不暴饮暴食,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。正餐为主、早餐合理、零食少量,食物种类多样,荤素搭配。建议适当食用鱼、肉、蛋、奶、豆类和坚果等食物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。
 
二、流行性感冒
疾病特点

春季寒冷气温低,幼儿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室内活动增加,空气流通不畅,呼吸道传染病易感。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也是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疾病。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。典型的临床症状是:急起高热、全身疼痛、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。

预防措施

 接种流感疫苗为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最有效措施;

 规律作息,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抵抗力;

 勤洗手,咳嗽、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;

 春季更要做好每日的室内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

 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,如有发热症状,请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当地发热门诊就医。


三、流行性腮腺炎

疾病特点

以冬、春季常见。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。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感染,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,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。病人是传染源,通过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。接触病人后2~3周发病。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,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肿大,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,表面发热,有触痛。7至10天消退。

预防措施

在腮腺炎流行时,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,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。

教室要注意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可用0.2%过氧乙酸消毒。

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多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。

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监控,定期排查,增加晨检,做好健康教育;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;出现疫情,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,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,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。

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(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)要密切观察。


四、手足口病

疾病特点

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。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损害,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容易发生死亡。

预防措施

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;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。

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

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;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。

手足口高发期,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

儿童出现发热、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,以减少交叉感染;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